几天前 B 站给我推了一个某品牌辅助驾驶的视频,标题里那句 " 打脸就是这么快!" 让我毫不犹豫就点开了,心想看看这个 up 主是怎样怒怼无良品牌的。结果,这个视频放出了一段该品牌紧急减速躲避大货车的片段,然后对该品牌一通猛夸。所谓 " 打脸就是这么快!" 是 up 主说这个品牌辅助驾驶厉害,打了友商的脸。
怪我太傻,其实看到视频标题里充满了大量的问号和惊叹号时,就应该意识到它是什么路数。现在的评测视频里,标题骂 & 内容夸早就成了风气。比如大家一定看到过这类的标题:
" 一份炒饭卖 500,你也配?"
【资料图】
" 排队 3 个小时才能吃到的泡面,就这?"
" 号称 xxxx 的网红 xx,专业 xxx 吃完竟然 xxx"
标题看上去火力全开,但点进去就发现内容全是和稀泥:" 太贵了但确实很有料 "、"3 个小时太久了但体验确实不一样 " 之类。到视频的最后,终归都要有这么一句 " 味道还是不错的 "。
这些自媒体很清楚观众想看什么内容,于是来骗、来偷袭我们这些天真用户的点击。真批评?ta 们不敢。
不敢批评的原因也很简单。之前一位德国留学生参加青岛啤酒节,发视频说了自己在某摊位用餐体验不佳的经历,转头对方就发声明称:" 我们保留追究虚假不实言论法律责任的权利,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诉讼和刑事告诚。"
▲来自 " 青岛花园大酒店 " 官微但要是这个德国留学生有后台,是不是就方便多了呢?
蔚来最近新注册了一个官方账号 " 蔚来法务部 "。新账号不怎么发消息,但只要有消息,量级绝对够重,且基本都是针对网络上那些盯着蔚来去发布负面消息的自媒体。最近起诉某自媒体的官司还有了结果,蔚来胜诉,该自媒体被罚款且需要连续 30 天置顶发布致歉声明。
然后我们看看 " 蔚来法务部 " 发布的第一条微博:
▲截图自 " 蔚来法务部 " 微博第一条微博第一句话直接开宗明义—— " 近期,网络上出现一批有组织、大规模地针对蔚来和蔚来用户的恶意攻击稿件和视频,以及大量内容一致、主题雷同的负面水军评论。" ——虽然没明说也没点名,表达却足够清楚:有人找黑公关搞 ta 们。
首先要说明," 黑公关 " 的确是贬义,也的确让人不齿。比如蔚来起诉这件事情里,那个自媒体发布的消息是带有误导性的,部分内容是不实的,还有刻意抹黑带节奏的嫌疑。
过去的黑公关是那样的,不代表黑公关永远要那样,黑公关完全可以变成 " 负面公关 "。假设有这样一种负面公关。那么,它是不造谣不说假话的,它不会刻意误导公众造成偏见,它也不会恶意中伤,它所做的是——去揭露企业不为人知、或鲜为人知、或知道的人还不够多的,那些糟糕的行为。
这不就把整个行业都盘活了么。
对于品牌方——过去行业里那么多恶心事,那么多潜规则,比如李想就爆料过诸如车载音响号称海外大牌其实全是国产喇叭、甚至调校也只是发个软件包,续航里程用不同标准浑水摸鱼等等。有些品牌想保留良心,但是如果整个行业已经烂到根了,自己不同流合污的话就没法赚钱。这个时候,那些想保留良心的品牌就可以雇佣胆子大的媒体把内幕爆出来,整顿行业或某几个厂商。
再或者像是很多人都在担心的一个问题——因为打价格战于是开始偷工减料——那些讲求品质的厂商,就可以雇佣媒体把那些恶意竞争给扒出来,让消费者看看什么叫一分钱一分货。
对于媒体方—— " 汽车媒体不是媒体 " 是每个汽车媒体从业者最大的痛,写真话有口碑有流量,可是最良心的平台,流量分成也不过只是杯水车薪。要想赚钱的话就要写合作内容,但合作内容这东西即便再怎么绞尽脑汁,可读性也极为有限,写多了会造成读者流失。
此外,因为从业者大差不差基本都可以归类为自媒体,都没有媒体证这一类可以让自己行使媒体权力的东西,采编很难。
负面公关也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,汽车媒体可以讲真话了,汽车媒体可以讲媒体道德了,汽车媒体可以口碑、流量、盈利一把抓了,更妙的是,就连采编取证的工作都更容易了。
对于读者——包括购车者、业内人士、纯粹公众等——更是百利无一害。
其中仍有一些难题,比如大家也能想到:某媒体出了某厂商的负面,厂商就不给这家媒体投放了。没关系啊,媒体不赚这家厂商的钱就是了,跟一部分厂家搞好关系,赚这一部分厂家的钱就好了么。
现状本就如此,有多少家媒体可以从所有厂商都能拿到那么多投放的。而且也不用有道德上的负罪感,还有其它媒体服务其它厂家呢,没有哪家厂商有钱到可以把所有媒体都买通。
进一步的问题,如果厂家把之 X、懂 X、易 X、抖 X、快 X、X 站、微 X、小 X 书等等等等都买通了呢?其实现在暂时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,蔚来起诉的那几个自媒体号,也都是挂靠在这些平台里的,很多还都是多平台运营的,而且现在很多平台的内容都是完全去中心化的,对这些平台来说,用户创作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流量是最重要的。
到那个时候,各个平台上就会多很多真正讲良心的负面内容,而非标题装作要开炮、实际在和稀泥或者拍马屁的内容了。
再用李想的微博举个例子,其实现在黑公关本来就很多:
▲来自李想的微博那何不把黑公关洗白了,真正意义上的洗白,让它合规、合理、合法,最重要的,让它讲良心,让 " 黑公关 " 这个潜规则,变成 " 负面公关 " 这样一种亮堂堂的、类似于法律似的社会守则。多好的事。
最后举个例子,十多年前的 " 水战 "。当时康师傅的矿物质水号称 " 精选优质水源 ",但是被揭露其实水源就是自来水,被扒了个证据确凿。谁是这件事情背后的推动者到现在也没有人出来认领或被指正,但就像辛普森案一样,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揭露此事的是康师傅矿物质水的某个竞品。
这就是典型的负面公关么。汽车行业里这种事多了去了,因为这样那样的忌惮不能报的事情也多了去了,厂商别总光想着发软文了,效果有限,那玩意儿转化率成迷不说,也没多少人能看完。
不能光自嗨我有多好,也要看到对手有多黑,又能促进行业发展,又能帮助有理想的媒体从业者……格局这不就打开了么。
封面图片来自 Pixabay,创作者:Pexels
文|鐵西區的李子
图|网络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每日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